听宁皓网的老友们讲故事,算是我的一个乐趣,每次有同学来济南,我都希望能跟他一起哈上两杯,听听他们的故事。能与之同坐一桌对饮两杯的人,一生不过三五百人吧,所以都是缘份啊。
近期前后见了两位宁皓网的老友,他们刚好都来济南出差,两位前辈一位小我几岁,一位长我几岁,无论是经历还是长像,我感觉他们还挺像的,很神奇,都戴着黑边方框眼镜,长像都很斯文,说话慢声细语,讲起故事娓娓道来,经历都很传奇,对技术充满热情,明明都是企业家,但身上还是带着点极客的特质,他们都是公司的创始人或联合创始人,公司规模都在百人上下,一位把总部设立在西北扼塞,另一位则立于祖国首都。
健哥要来济南出差,提前几天微信联系了一下,希望能见上一面。我与健哥相约在一家鲁菜馆,馆子是我选的,开业没多久,但绝对是本地餐馆,是一位挺有名气的鲁菜师傅开的。以前我觉得鲁菜没啥希奇的,对我来说鲁菜就是家常菜,出去吃饭也从来不会考虑要找一家鲁菜馆子,因为我觉得它跟我小时候在东北吃的饭菜很像,不过上点年纪以后,才慢慢发现鲁菜技法是极为讲究的,它也影响了很多其它的地方菜系。
这家馆子距离我家不算远,走路就能过去,我提前到盒马买了两桶最近常喝的啤酒,混浊 IPA。这种啤酒有股很特别的果香味,但是我嘴拙,一直也没品出个所以然来,直到有一次跟两位好友一起喝。那天我们找了一家烧烤店,我提议坐在户外,因为在室内把肉烤好了很快就凉了,在外面出点汉,感觉更畅快。不过店员把烤炉端上来以后,温度还是超出了我们的预期,还好有几桶冰啤酒。
三人端起酒杯,我一口气干掉一半,酒杯刚要放到桌上,一位经常饮茶的朋友说了一句 “百香果”,于是我又端起还没完全放下的杯子一饮而尽,赞叹道:啊 ~ 果然是百得果的味道。但是后来我自己再喝的时候,始终也没再喝出那个味道,这让我想起另一位好友说过的一句话,他说酒的味道跟场合跟人跟环境都有关。同样的酒,在不同的环境与不同的人一起喝的时候,味道是不一样的,我有两次切身体会,明明跟朋友一起喝的时候感觉非常好喝,自己喝的时候就不是那个味道了,差了很多,即苦又涩,难以下咽,有时候经常喝一半倒掉另一半。
我提前二十分钟到了饭馆,发现已经满座了,取了一个排队号,前面还有两桌在等位,这时健哥发来微信,说路上拥堵,可能会晚十分钟,我说不着急,刚好需要排队。我把从盒马那买的两桶啤酒放到大厅的冰箱里,然后找了一个塑料凳子坐下,陆续又来了不少操着各地口音的顾客。 我打开健哥的视频号(老板的专利布局),刷了几个他发的视频,都是跟科技专利相关的,因为健哥公司的主营业务就是为科技公司提供专利服务。看了几个视频,我就发现不得了,这视频的效果绝对杠杠滴,虽然我不是目标用户,不过我觉得如果我有这个需求,一定会主动联系的。
刚好跟约定时间过了十分钟,我抬头看窗外,发现健哥正往这边走,黑边方框眼镜,浅色格子短袖衬衫,没有拿包。我跟健哥见面寒暄了几句,聊了聊关于他做的视频号,化解一下自己颤抖的声音,让自己平静下来,我总是在见到生人的时候表现得有点激动。自己确实不擅言谈,平时也少有机会参与社交,所以更不擅交际。与真人面对面的机会都是跟亲戚朋友,而且我发现我的亲戚朋友都特别能聊,聚会的时候我也就只负责听他们吹牛讲故事就好,轮不到我找话茬,堆坐在角落里,听他们讲就好,所以毫无压力。
与健哥聊了几分钟,饭馆就有位子了,我点了几个传统鲁菜,便与健哥继续聊了起来。健哥是宁皓网的老朋友了,也是独立开发者训练营里的同学,我很好奇,为什么专业的律师确对技术如此感兴趣,健哥的回答让我很意外,他说自己平时工作压力与强度都很大,闲下来的时候写写代码是让自己放松下来。
原来他的大学专业是工科,一直都跟技术相关,当时他还会用 foxpro 写一些东西,现在也会用一些现代技术写一些东西,最近他还参加了一个创业大赛,顺便拿了个奖。大学毕业以后,去了大型央企(邮政)工作了一段时间,也是做技术相关的事情。这跟我近期见的另一位宁皓老友很像,荣哥是师范辍学,痴迷技术,做过站长,凭借一款 OCR 软件成功进入央企(电信)工作,在这里他开了眼界,对企业软件有了深入的理解,当时少有互联网企业,电信内部就是国内的技术先锋,做了很多有意思的项目,比如他们很早就做了团购与支付类的雏形产品,后来荣哥出来与在央企的三方技术合作伙伴共同创建了一家软件公司。
健哥后来到了北京,读了个研究生,主修法学。我以前一直没有想到过技术与专利律师能有什么联系,实际上只要是做科技类的公司,上点规模以后一定会跟专利产生连接,也正是因为他横跨技术与法学专业,所以成为了专利律所的抢手人才。
零九年开始创业,如今已经将公司扩展到百人团队,中途有人想收购他的公司,估值过亿,不过他的联合创始人认为价格低了,此事最终没能谈妥。最近健哥打算做一家科技公司,组建一个远程团队,做软件出海,围绕专利这个领域做个 SaaS 应用,这真的是做到了产品与创始人契合。本身团队内部也有需求,希望可以通过这个软件提高团队的工作效率,同时也能卷掉国外一批专利律师 : )
他问我对远程团队的建议,我有些惭愧,除了宁皓网同学会里的几个软件团队,我真的没有更多推荐的了。人才始终都是稀缺物种。之前跟一位来自社交媒体的网友加了微信,他上来就给我发了一个 pdf 简历,上面简洁清楚地描述了自己的工作经历与做过的项目,瞬间我就觉得对他有所了解了,所以我觉得大家都应该更多地展示自己,让大家了解你,这样在有需求的时候就能找到你了。
健哥也接触过一些大厂出来的员工,他觉得大厂员工能把一件事情做的非常出色,他更希望能找一些整体产品能力强的同学,其实这也是我做独立开发训练营的目的(了解一下),希望大家都能掌握独立创造产品的能力,这样独立一个人就能起步做一些东西,三五人的团队就可以做出有一定规模的产品了,比如国内的谜底、grow 团队,国外的 stan.store 团队都是很好的例子。